普查外勤日记之眉县青化——宝鸡“四普”纪实
清早8点30分,普查队众人于驻地门口集结,又随各小分队奔赴至眉县各个乡镇,开始眉县普查外勤第一天的作业。
我所在的第六小分队,队长为王重博,队员有徐勤,赵伟康,测绘高凯,队长于19日夜已经依据大队分派任务清单规划好每日行程,今日我分队将行至青化镇,完成四个任务点。经过三个县的历练,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随机组队,协同作业的工作模式,打开导航,赶路,便是新一天工作的开始。
青化乡,位于眉县最东,南接秦岭山麓,地势南高北低,多为山地与平原台地,距离驻地80余公里。沿310国道行至青化街道,至此时青化乡已合并至横渠镇,街道略显萧条,司机师傅说,“顺着街东边大路过去,就到了周至。”我们已经走到眉县最东,第一个点位于南山脚下,便继续向南行驶。
向南,是朝圣秦岭。
顺街道向南一路直行,眼前一大片绿色汪洋扑面而来,双眼已无处安放,只有取出手机拍照补位。至山脚下到达第一个普查点,饮水工程旧址。
队友们分工采集信息,王老师与赵伟康确定水坝四至,我与小徐姐收集构造图。9月正值枯水期,河道水流量小,单步桥容易过,信息收集亦无难度。我们站在中国南北分界线处,仰望一眼这整齐密集排列的绿色森林,便匆匆离去。山谷幽长又深邃,偶尔一只飞鸟鸣过留下回音阵阵,几只下山觅食的野鸡挡了路,罢了,这山林里我们才是入侵者,便只顾绕开它去。下一个点,咀头堡址。
咀头山,海拔近1千米,位于咀头村东北。我们由村西进村,行至半路,遇到前方几辆大车横亘,询问村民后又从村南进村,行至半路,又遇前方断路整修,无奈折返又绕行于村北至山脚。
堡址位于山顶,地图显示无路。或许路被密林遮蔽呢?王老师继续朝北找路,其他队友们商量过后决定开路上山。我紧跟小徐姐,赵伟康身后。
山路陡峭,遍地野草、灌木、无名细树。我们在坡度近80度的无人之路也找到几处被野草覆盖的土脚窝,手抓枯草,拾级而上;没有脚窝的坡路,双脚找到黄土,脚尖踩实,以野树作拐杖穿林而过;坡度90度的山路,我们胳膊攀援树枝吊起上。所幸我们三人一鼓作气,大概经过40分钟后成功登顶。
堡址夯土墙已残留不全,墙内是一大片凹地,我们需要找到四面墙体作登记。赵伟康在前去找四边,他总被密实的蜘蛛网绊住,我找到一大截枯树枝上前探路,这个山头的蜘蛛网竟然坚实有力像细线绳一般。在我所有的记忆里,蜘蛛网对人类不过样子货,会落灰或者有粘液总是惹人嫌弃。后来回到驻地与其他队队友围桌吃饭聊起见闻,他们也于猕猴桃地见识了挡人路的蜘蛛网和彩色大蜘蛛,或许本地气候使然,庆幸我们都平安,没有被咬到。山顶两个点,按照三普描述找到所有信息,差石磨盘,依旧遍寻山头而不见。稍有遗憾,或许墙体坍塌早已被掩埋。下山,要沿原路返回或沿堡址门洞下山,我们商议过后准备沿门洞寻路。
门洞高约1.3米,仅容一人匍匐通过,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设计,不免被当地村民的机智拜服,也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太平盛世!等我们从门洞爬出来发现眼前路几乎全被一人高的野草藤缠绕,全无下脚处,只能折返。一转身,队友发现门洞出口赫然停放三普记录那只碾盘,不免欣喜,这一趟“狗洞”,没白钻。
下坡路更不易,我们几人体重大,身量重,下都坡总是难停脚,需要侧身用一只脚徐徐探路,所幸,坡上总有乱树,可以手臂借力不至于跌倒。等到下90度陡坡,队友们便守望相助,“慢一些,往那个地方踩”互相提醒,避免踏空了。
等看到一片果园的时候,就长长舒一口气,时间已经过去了1小时40分,才发现我们衣衫尽湿。这个初秋,初次登高又忘记远眺,却也不失乐趣。
至山底,我们与王老师和测绘确定过堡址范围之后去往下个点,咀头村四组堡址。
堡址位于自然村东北处一山顶,有路,有坡,只需要爬山20分钟。克服上个点爬山的疲惫,我们行至山顶无一人掉队,堡址由北向南矗立于眼前,按程序取毕资料后便要转身离开。才发现南面有秦岭巍巍,山峦重叠,耳畔吹过初秋清澈的微风,双眼望过这一大片辽阔葱郁,这份登高远眺中的小小意外,在我们心中触发的喜悦可与国家5A级景区媲美。
此时时间已接近12点30分,要回驻地,下坡路上队友们已经力竭,约50度的陡坡,总要腿抖又停不了。为了缓解众人的疲惫,王老师与我们打趣说这就是ji tuo 了,我听不明白,想起我们的方言又叫zan tuo 了也是形容此刻。方言总是有趣,适才下坡时小徐姐停脚说她的lang lang 挂住了,我以为她被挂破哪里肿了,听队友解释才是挂了衣兜。
至山下,今日外勤作业交付。
令我们更欣喜的,是沿途救助了一只猪獾。
它于山脚下被陷阱套牢,啼声哀怨引来众人围观,小獾黑黢黢又怯懦的眼神惹人怜爱。司机师傅合力解开铁锁,在送它去林业站,或送派出所,或放还山林的选择里,我们遵照它自己的意愿,以为它伤了腿行动不便,谁知像一阵风钻进了森林不见踪影。愿它不要再被套牢,能自由穿行于这广阔天地间。
图文 〡市普查队、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 郑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