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活动

搜索:

二级分类:

赓续历史文脉 感悟何以中国——市考古所举办公众考古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并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周秦文化内涵,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研究和宣传阐释,10月8日—10日,市考古所联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学专业师生17人举办了“赓续历史文脉  感悟何以中国”的公众考古活动。



本次公众考古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宝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组织参观了雍山血池遗址、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法门寺博物馆、岐山周原博物馆等地,深刻感受中华文明之宝鸡周秦文明的伟大魅力。

 

8日上午,走进凤翔秦都雍城雍山血池祭祀遗址,详细了解了遗址的地理环境、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实地感受了秦汉畤祭遗址“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的选址原则。

 

血池遗址的考古工作从文献研究分析入手,寻找与其对应的考古实据,最终经过比对其外部特征和出土文物得到实证,是文献研究指导考古发掘、考古研究印证文献记载的成功案例。

 

长期以来,大量记载于古文献中有关秦汉时期在雍城郊外举行国家“郊祀”或“畤祭”活动的场所——畤文化遗存,成为自上世纪以来雍城考古工作的重要目标。血池遗址的范围达470万平方米,整个遗址分布着祭祀坑、建筑、道路与兆沟等关键遗存3200余处,其畤祭的对象应该包括对天、地及其相关诸神的综合祭祀。血池遗址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祭天”场所,是秦汉畤祭考古遗存的重要发现。
 

  


下午参观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秦公一号大墓是目前我国考古发掘最大的一座古墓,也是发掘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墓。大墓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我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目前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秦公一号大墓及其附属车马坑外围设置有大型展厅及地宫体验馆,展厅中使用的裸眼3D技术、滑轨装置、一体机交互装置、电子编磬等科技手段,使历史实现新生,是考古成果活化利用的成功典范。车马坑可以直观呈现考古发掘现场,兼具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功能。
 

  
 

本次活动为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考古课,也是一次古文献学科与考古研究的综合交流与实践。考古研究离不开文献支撑,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将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为深化宝鸡周秦文化研究、扩大宝鸡考古的影响力提供重要契机。后续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宝鸡历史文化内涵,深化文化遗产价值研究阐释,提炼中华文明精神宝鸡标识。




 

上一篇:文物中的廉洁文化   下一篇:市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交流中心助力“四型社区”建设开展主题活动 上一篇:文物中的廉洁文化   下一篇:市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交流中心助力“四型社区”建设开展主题活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