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普”记忆——眉县篇
人生短短数十载,值得回味的经历很多。每段记忆,都有对应的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过往的人和事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也许有人会说“不是都过去了吗?”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个人都有雄姿英发的过往,其中的苦辣酸甜经过发酵慢慢沉淀。有些经历是必须回忆,甚至是有必要纪念的,它们挥之不去,魂牵梦绕,也许再过5年、10年、20年,还是会有人想起,想起属于自己的“三普”记忆。
2008年4月8日,宝鸡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仪式及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动员大会在首善镇召开。启动仪式上,时任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毅亲自给普查队授旗。
眉县启动仪式 宝鸡市普查队及省、市、县领导合影
“宝鸡市普查队”由来自市考古所、周原博物馆、青铜器博物馆、先秦陵园博物馆等单位及凤翔、扶风、岐山、眉县、千阳、陇县、麟游等县区文博专业的26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中有参加过1981年、1988年文物普查的老队员,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同志——比如我本人。整个队伍年龄偏大,最小的24岁,最大的57岁,平均年龄43.9岁。
省普查办配发给每个小组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持GPS各1台,每位队员又领取背包、发手铲、10米皮卷尺、3米卷尺、记录本、米格纸、笔、画板、标本袋等测量记录采样工具。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配发的工作服,采用高领夹克样式、藏蓝色帆布裁剪带内衬、搭配拉链及按扣,防风保暖,耐磨且不怕剐蹭,兜多特别能装。印象中每次外出调查,工作服左胸兜挂GPS,右胸兜装笔、卷尺,内侧兜有扣可以装证件及钱包,腰带别着白色编织标本袋和手铲,不管多少零碎都能装得下。这套工装陪我走过了宝鸡各个村镇,虽经14年的风雨依然得体,只是边角稍有洗涤褪色发白。
电脑、GPS、相机等装备发放前进行调试
考虑到普查工作实际,为了保证踏查率,减少体力消耗,方便队员走村串户,适应各种道路,轻便灵活,又维修方便,还能简单负重的要求,普查队为每位队员配发了一辆不算现代化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鉴于眉县总体交通状况较好,动员会后由各组骑行至所在乡镇,路程偏远的由普查队的皮卡车送达。至此在眉县的村镇街巷、田间地头、沟边塄坎都能见到队员骑车踏查的身影。一支信念执著、坚忍不拔的专业队伍,骑行游走于乡村小巷,颇有老电影中武工队的神韵味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光的背后,也有无奈,遇到河流道路泥泞或自行车损坏的情况,还要自行车“骑人”。
整装待发即将骑行奔赴眉县各地的普查队员
麟游县博物馆书记刘麟
参加过“二普”的老队员刘军户
走村串乡访问三老
晚上回到驻地整理资料填写电子表格
我的普查小组可以用“老中青”三结合来形容。组长刘麟、组员我和刘军户。我和刘麟书记在2007年9月三原县文物普查试点中就已经熟识,刘书记为人健谈,对石刻类文物颇有研究,写得一手好字。刘军户是单位老技工,参加过1981年文物普查,田野经验丰富。我虽为市考古所的新进人员,由于参加过三原试点工作,熟悉普查规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三人合理分工发挥个人专业特长,虽然工作期间也有许多小的失误,总体来说还是较为愉快、顺利。
金渠镇的普查工作
我们所在金渠镇地处眉县东南,下辖12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东临霸王河,南与营头镇相接,西有甘沟河,北为渭河,三水环绕,土地肥沃。西宝南线、河营公路、眉汤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4月份的眉县阴雨天气较多,自进驻金渠后,降水不断,好在刘书记经验丰富,提前掌握“二普”资料和《眉县志》有关文物遗迹分布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方案,雨天跑近处,路况较好的地方,晴天跑远处,路况较差的地方,没有发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窘境,没有因天气变化而影响工作进度。
在工作中,难度最大的还是复查点,为了寻找石头坡元墓,印象中至少往返四次,才确定位置。霸王河西岸的下第二坡遗址分布密集,由于“二普”记载模糊,范围不清,再加上当地村民取土破坏严重,我们先后三次前往调查确认。走访年长者是发现新文物点的捷径,因为村中的长者在当地长期生活,对村庄位置以及地区环境十分熟悉,是当地的活词典、活地图。另外,我们时常会因为民村的怀疑遭到的“阻拦”,被认为是文物贩子而被举报,给调查工作造成影响。
通过眉县普查的历练,让初入职场的我体会到文物工作者的务实和责任担当。与刘书记闲聊中他曾说过:“文物普查是良心活,没有责任心,下不下苦,不要说新发现什么文物点,恐怕连复查文物点的任务也完成不好”。
文物普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普查可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普查过程也是一次文物保护宣传过程。普查队的各位同仁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潜移默化感染着当地百姓,使他们自觉加入到当地的文保事业中来。同样,正是这些纯朴善良、热爱乡土文化遗产的社会各界群众的热情参与,才使我们的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END
图文:张程
编辑:王含
审核:秋风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