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抹不去的繁华——陈仓古城(二·1)
西周第七位天子周懿王在位时,政绩平平,《史记》说他一上台,周朝就开始衰落,还有人写诗讽刺他。幸运的是,《竹书纪年》有句话:“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别看只有短短9个字,但3000年后,夏商周断代工程要确定懿王元年是公年前的哪一年,“天再旦”是最关键的3个字。
从字面看,是说某一天天亮了两次。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天亮两次”?只有在太阳出来前,天已放亮,或者太阳刚好在地平线上,忽然发生了日全食!这时,天黑下来,几分钟后,全食结束,天又一次放亮,这就是“天亮两次”即“天再旦”。
借助速率强大的计算机和专业软件,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推算古天象记录。研究者推得“天再旦”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现象,陕西一带可见。公元前899年为懿王元年。史载穆王曾在郑建都,史称西郑,一般认为西郑在陕西凤翔一带。“天再旦于郑”正好说明周懿王登基第一年在郑地一带发生了日全食。
2004年11月10日,周公庙考古队在距岐山周公庙以西约10公里的凤翔县横水河东岸的田家庄乡西劝头,进行田野考古调查,目的是寻找文献中记载的周穆王的郑城。当时参加调查的有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占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雷兴山、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辛怡华等九人。
早在1973年,西劝头曾出土过西周时期的对罍等铜器,其中对罍有铭文25字。从铭文末尾所缀族徽“冉”,及铭文所述其父日名为“癸”,可知器主为殷遗民后裔。然而,称其父为“文考”,却是姬姓周人的习惯。这是殷遗民受周文化影响的结果。种种迹象表明,凤翔县田家庄乡西劝头遗址是一处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
考古队在经过玉祥村北土场时,队员在村民取土处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先周灰坑,灰坑挂在东崖上,一半已被破坏。在先周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北京大学雷兴山教授见之大喜,这可是周公庙以西第一座先周时期的灰坑啊!
时值午饭当口,雷教授请缨,说他留下清理灰坑,让陕西省考古所王占奎副所长领大伙去横水镇吃饭,顺便给他带些吃的。王所长说:“哦,原来雷教授想写花絮啊!” 雷教授一听忙回道:“还是一同去吃午饭吧。”调查队员一行人乘两辆车来到横水镇的一家羊肉泡馍馆,每人要了一份7元钱的优质羊肉泡,7元钱可是考古队员两天半的伙食。
吃过午饭,留一技工清理灰坑,其余队员继续在西劝头、玉祥周围作考古调查,因为本次的目的主要是寻找周城。那天虽未能找到夯土墙的影子,但清理的先周灰坑,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遗物非常重要。
正是这个灰坑拉开了一个月后水沟周城发现的序幕。
第二次来到西劝头已是一个月以后了,此时周原大地已披上了厚厚一层白雪。一夜西北风,2004年12月30日的早晨,天气晴朗,往日笼罩在冬日雾霾中的凤凰山,沟沟梁梁清晰可见。雷兴山教授让我与凤翔县博物馆联系,要有关西劝头遗址的资料。宝鸡市文物局文物科刘宏斌科长回电话说他已通知凤翔县博物馆王长虎馆长。10时许,雷教授安排好周公庙考古队工作,与我、高级技工史好善等驱车先到玉祥村,留老史绘制先周灰坑图,雷兴山与我则去往凤翔县博物馆。
雷教授为什么忽然要去玉祥村?原来当初技工在清理灰坑时,发现灰坑东壁有一个34×23厘米的龛,丰镐张家坡、周原礼村等先周灰坑中曾发现类似的小龛,这是否周人的特殊习惯?是否该灰坑是灶?由于当时仓促,没有搞清,一个多月来,雷教授,他一直在思索着这个现象。
在凤翔县博物馆,景宏伟副馆长提供了有关西劝头遗址的资料。12时许,我们赶回玉祥村,刚到取土场,老史迎面说发现了一个袖珍陶窑。果然,在灰坑的东壁挂着一座小陶窑。窑床上有直径约5厘米的三眼火道呈正三角形排列,分别与三股烟道相连,烟道紧贴陶窑东、南、北三壁。陶窑直径约45厘米,可算得上先周时期最小的陶窑了。
由于该陶窑如此特别,且灰坑遗物非常重要,雷教授认为应该告知新闻界,这也是对考古事业的负责。我们随即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给当地文物部门,并约见了宝鸡日报社的记者杨西民先生。约一小时后,景宏伟、杨西民先生陆续赶到。雷教授说虽然这个发现非常重要,但我们此次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西周的城址。景宏伟说水沟遗址有一段城墙,但年代不详,不过水沟遗址为仰韶、西周文化堆积,不见西周以后的东西。我们预感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但此时已是下午4时,因岐山县委孟军书记要来周公庙考古队进行新年慰问,于是考古队员们提前赶回周公庙。在车上,雷教授说明天一定要掀起一个考古新高潮,来迎接2005年考古春天的到来。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编辑:王含
审核:张程
2700多年前,一位来自东周都城洛邑(今洛阳)的士大夫,行役至曾经是西周都城的镐京(今西安),他满目所见,没有了昔日的荣华繁盛,只有一片忘情生长的黍苗,不时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留下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千古咏叹。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春秋更替,历史上那些曾经耸立在宝鸡大地上的文明地标,承载厚重历史的故城,而今却静静地隐藏于陈仓荒野。忽然有一天,他们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图文: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