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滑雪起源于中国——文物见证冰雪运动历史
立春之时,乘着一朵雪花,
北京冬奥温暖启程;
元宵过后,伴着绚烂的雪花花灯,
北京冬奥落下帷幕。
2022年2月20日20:00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此次冬奥会,中国队收获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以9金4银2铜圆满收官,中国冰雪运动登上了新台阶。
回顾历史,我国冰雪运动从哪里起源?早期的滑雪工具是什么?有哪些留存至今的相关文物?
今天,我们就跟随现存的文物去见证冰雪运动的历史。
岩画证史——人类滑雪的起源地
2005年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的敦德布拉克发现了人类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进行滑雪狩猎活动的岩画。经考古专家认定,它的制作年代可上溯到1万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间比挪威发现的岩画及瑞典、芬兰发现的古代滑雪板至少提早了几千年。2015年挪威、瑞典、芬兰等18个国家的30余位专家对该岩画进行分析、考证、鉴别,共同确定了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并于“中国阿勒泰国际古老滑雪文化交流研讨会”联名发表《2015阿勒泰宣言》。从此,阿勒泰地区是世界滑雪的起源地得到国际公认。
新疆阿勒泰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岩画
古籍证史——典籍中的冰雪运动
《山海经·海内经》载:“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钉灵之国”在如今新疆阿勒泰地区,“膝下有毛”是说先民们穿着一种毛朝外的长筒皮革鞋子,“马蹄”则可能是指脚上所穿的滑雪器具。这段记载与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原始岩画相互印证。
隋书北狄传(唐)魏征等撰
明崇祯虞山毛氏刻本
《隋书·北狄传》记载:“南室韦北行十一日至北室韦,分为九部落,绕吐纥山而居……地多积雪,惧陷坑阱,骑木而行,俗皆捕貂为业,冠以狐狢,衣以鱼皮。”南、北室韦皆为我国古代东北部少数民族,在北方严寒、积雪甚深的地理环境下,当地人靠着一种木制的滑雪工具出行。在高速移动的同时,也能避免坠入雪下的陷坑。
新唐书回鹘列传〔宋〕欧阳修等,明崇祯虞山毛氏刻本
除了在雪上飞驰,人们也逐渐学会了在冰上速滑。《新唐书》中两段绘声绘色的文字记录,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新唐书·拔野古传》载:“拔野古……俗嗜猎射,少耕获,乘木逐鹿冰上。”位于今内蒙古境内的这个名为“拔野古”的部落,在当时已能够使用木质滑冰工具,自如地在冰上狩猎。《新唐书·回鹘列传》的一段记载也很有意思:“木马突厥三部落……多善马。俗乘木马驰冰上,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蹴辄百步,势迅激。”“木马”即冰上的交通工具,“以板藉足,屈木支腋”,这滑冰的姿势与如今已有点接近,“蹴辄百步,势迅激”生动描绘出冰上飞驰的迅猛和快速。
梦溪笔谈 三十卷〔宋〕沈括撰,明崇祯刻本
隋唐时期,中国人的滑雪滑冰活动多用于狩猎,宋代以后冰雪运动渐渐向交通运输、民间游戏等方面发展。《梦溪笔谈》载今沧州一带的人,“冬月作小坐床,冰上拽之,谓之凌床。”凌床是记载中所知最早的冰上活动器具。
元代,一种类似于“狗拉雪橇”的冰上交通工具也在北方出现。《南村辍耕录》:“高丽以北名别十八,华言连五城也……其地极寒,海亦冰,自八月即合,至明年四五月方解,人行其上,如履平地。征东行省每岁委官至奴儿干给散囚粮,须用战车,每车以四狗挽之”,这种“战车”由四条狗牵引,给囚犯运送粮食。《大元一统志》中对“狗车”的外形也有描述:“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狗拽之。”
到了明代,《梦溪笔谈》中提到的“凌床”被沿用下来,并有所发展。刘若愚《酌中志》中提到,每年冬天,北京的护城河“至冬冰冻,可拖床,以木板加交床或藁荐,一人前引绳,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飞,积雪残云,点缀如画”。“交床”类似于后来的马扎,“藁荐”则是草垫子。明代皇室贵族视乘坐冰床为出行方式和娱乐消遣。而在民间,明代嘉靖年间也出现了一种谋生手段——城市贫民在冰面上拉拖床,供富贵者乘坐享乐,赚钱贴补家用。
满洲老档秘录 金梁编译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清代,冰雪运动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普遍开展。据金梁编撰的《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天命十年(1625)正月初二,东北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盛京(沈阳)附近的太子河上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冰上娱乐活动,项目有冰球和花样滑冰表演等。这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冰上运动会,也是冰嬉运动的真正开端。
《御制冰嬉赋》,一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十年(1745年)武英殿刻朱墨套印本
冰嬉运动在几代清朝帝王的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尤其在清朝乾隆时期发展到顶峰,被乾隆帝誉为四大“国俗”之一,与骑射、国语、摔跤齐名。乾隆皇帝还御制1300余字的《冰嬉赋》,其序称“冰嬉”是“国俗”,认为“冰嬉为国制所重”。
皇朝通典 一百卷 〔清〕嵇璜等纂,清光绪学海堂刻本
《皇朝通典》卷五十八记载清朝每年冬令之时在北海太液池上举行冰嬉运动。
燕京岁时记 一卷〔清〕富察敦崇著,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7)刻本
清朝的冰雪运动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朝廷重视“冰嬉”等活动的开展。据《大清会典》记载,皇上每年都会从驻京八旗官兵和内务府上的三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好手入宫训练,还专门设“技勇冰鞋营”滑冰兵种。另一方面,清代的冰上装备也日益完善,出现了嵌有冰刀的铁质冰鞋。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鞋以铁为之,中有单条缚于鞋上,身起则行,不能暂止。”可见,当时冰嬉活动开展广泛且冰鞋制作精良。
绘画证史——古画中的冰上盛宴
《冰嬉图》卷局部,清,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绘,绢本,设色
《冰嬉图》卷局部,清,姚文瀚、张为邦绘 ,绢本,设色
《冰嬉图》卷局部,清,沈源绘
现存可考的《冰嬉图》共有四幅,分别为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笔《冰嬉图》,张为邦、姚文瀚合笔《冰嬉图》和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沈源绘《冰嬉图》,此外姚文瀚的《紫光阁赐宴图》中也有冰嬉画面。从图画可看出,“冰嬉”盛典紧张刺激、观赏性极强,这些珍贵画作使我们于二百多年后,有机会了解昔日的冰上盛宴。
《紫光阁赐宴图》卷局部,清,姚文瀚绘,绢本,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冰雪运动的历史如此漫长,可以说,冰雪运动在中国是一个古老传统,流传有序,发展渐进,有专门的组织系统,有完善的规则制度。由此也更加证明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冬奥会虽然结束了,但冬残奥会即将到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13日举行,冬残奥会开幕这天恰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奥运火炬将再次点燃,在此预祝我们的冬残奥会圆满成功,祝运动员们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姜广义:《我国古代冰雪运动发展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5期。
田立山:《中国古代滑雪运动考述》,《浙江体育科学》第 35卷第1期(2013年1月)。
陈祥慧等:《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向》,《体育学刊》第28卷第4期(2021年7月)。
谢冬荣:《典籍中的古代冰雪运动》,《文津流觞》2022年第2期。
图文:王含
编辑:王含
审核:张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