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记

搜索:

二级分类:

红叶秋风铸坚韧,知难砥砺勇前行 ——宝鸡“四普”纪实

 

       10月,红叶起,深秋至。21日,普查队一行人在细雨霏霏中从眉县转站至太白县,四普太白县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展开。

       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又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秦岭夏都,雪域太白”的自然奇观。太白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期,历经各个朝代的更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10月的太白山有彩林,枯木,落叶,流水,正是秋游好时候。沿着244国道行驶,无数陡坡、急弯以及大卡车擦肩而过的惊险让我感到一阵阵紧张,双眼余光所及,路旁有溪流清澈,峡谷深幽,远处有山峦叠嶂,层云激荡,但我来不及欣赏,额头浸出的汗珠提醒我,要认真赶路,初入太白路况已经如此复杂,对于明天的普查工作,又会有多少困难和挑战。

       此次太白县普查工作,我依然在第八队,队长王含,队员有王俏、庄东奇。

       22日开始外业调查工作。第一站王家堎,我们一路沿着褒河向南行驶约一个多小时至王家堎,这里峡谷壁立,曲径萦回。经过两个县的合作,队员之间早已分工明确,打点、拍照、与村民沟通了解文物点近况,完成两处普查点后我们原路返回驻地。


   

        路上,我也关注到其他队,有跋山也有涉水,还有队友跌入河水中,心中隐隐感受到本次普查工作的艰辛。作为文物工作者,想起古人曾在这片土地生活,他们又是如何在这崇山峻岭间探索和寻找生存之道。

        晚上,接到通知让我临时支援一队,一队队员李高峰在徒步工作时意外扭伤膝盖,明日任务艰巨,需由我替补。程骋队长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特别提醒最难的任务是完成白杨塬太白庙址的复查工作,让我做好准备,路远且路况不清,他再三叮嘱我备好护膝、登山杖和食物。

       23日早上,我与市普查队队长王颢、一队队长程骋、测绘员党怀奇、桃川镇文保员以及当地的两位向导一行7人向白杨塬太白庙址进发。



      

        白杨塬太白庙址位于桃川镇白杨塬村西南约8000米的山梁上,地势平坦开阔。大约九点半我们到达山下,在向导和文保员的带领下开始徒步向复查点前行。由于前天下过一场雨,此地又处于背阴坡,地面湿滑,遍地落叶、石头、枯树枝让此次行程愈发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或滑下山去,队友们缓步慢行,平时的一步换作三步,步步踩稳,徐徐行向山顶。路上,向导说由于路难走,这条路几乎废弃,只有他们几个修缮寺庙的人在走。

       经过近3小时的爬坡,终于看见寺庙一角,此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多,大家来不及休息,随即开始调查工作。



        我们勘查庙址现状,并向文保员及向导简介文物近年的保护情况,党怀奇用RTK对各个关键点进行坐标获取,程队长和我对庙址现状进行拍照记录,测量附属碑刻。做完复查工作,我们简短休整,准备下山。听说两位向导要留在山上打扫修缮寺庙,程队提醒我们把自备的食物和水留给他们,也算是为自己“减负”。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本就是羊肠小道,昨天又刚下过雨,路滑,下坡,buff叠满。大家放慢脚步,相互搀扶,一点一点艰难下山。行至一处裸露在外的石头处,突然,身旁的程队长脚下一滑,整个身子向前扑倒,就要滚下山去。王颢眼疾手快,顺势抓住程队长左腿,我伸手抓住程队长左胳膊,扶起他在平缓处休息。歇息之后程队长说他并无大碍,真是有惊无险。歇息时王颢为缓解我们刚才的紧张情绪,与众人讲起二普、三普时的前辈们是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发现文物资源。不免感慨,是啊!每一次普查都充满艰辛又收获满满。延续几十年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普查精神被一代代普查人传承,作为新一代普查人,我们备受鼓舞。



       短暂休整之后,大家继续列队下山,至山下已经下午两点多,在镇上吃过饭,众人安全返回驻地,至此,今日最艰巨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长舒一口气!听闻有其他队友摔了跤,破了脚,不免揪心,默默祝愿我们每一位队友,整齐出发,平安归来。


 
图文:市普查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田磊




上一篇:提质增效 知行合一 ——宝鸡“四普”纪实   下一篇: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宝鸡“四普”纪实 上一篇:提质增效 知行合一 ——宝鸡“四普”纪实   下一篇: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宝鸡“四普”纪实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