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占星学的起源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农耕生活,即“治历明时”,它不应该属于占星学的范畴。后来人们开始论证天体的运行与帝王统治合法性相关,即所谓的“占星祈禳”,实质上就是出现了从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因此“治历明时”与“占星祈禳”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研究天体星空的知识体系。
三垣·分野·四象
关于中国古代占星学的出现和形成,是一个涉及到上古思想史、科学史和学术史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天文学界和史学界依然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界定。这导致很多学者把中国上古时代的天文学和占星学笼统的混淆在了一起。
目前已知的是,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的天文学发生了一个根本的转折,也就是试图论证人间帝王统治的合法性,用天象来反映人间社会的等级和制度。所以,这期间的天文学把星叫做“星官”,也就是说所有的星都是“官”。根据《史记·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记载:“星座有尊卑,若人之有官曹列位,故曰天官。”这就在“四象”提出之后,又出现了“分野”和“三垣”的说法。自此,中国古代占星学正式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
星官图(一)
星官图(二)
说到星官,大家首当其冲想到的,大概率是《范进中举》当中的“文曲星”,它本是北斗第四星,主文运、科甲星,与武曲星相对应。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即为官,和民就有了区分,所以便有了文中胡屠户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之后不得已掌掴范进后,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范进中举
文章尖刻地讽刺了当时社会官本位科举制度下的众生百态,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映射了星官体系在大众思维中的神圣性。
另一个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星官,便是太白金星了,它是五星中的金星,亦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知名度最高的神灵之一。相传是一位白发苍苍、表情慈祥的老人,忠厚善良,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阴阳家则认为他是武神,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只要金星在特殊时间、区域出现,便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政府变异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有关太白金星的描述,最著名的无外乎于《西游记》。在《西游记》其名李长庚,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现实中,太白金星在历代民间也多有供奉,更是衍生了李白出生的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而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月令》的思想模式
战国、秦汉思想界,邹衍学派的占星学及阴阳五行说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很快出现了一种思想模式,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图式,这就是《月令》,现存于《吕氏春秋》、小戴《礼记》之中。《淮南子·时则训》与《月令》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增删。
《月令》
《月令》不是简单的历法,而是以十二律为经,以五行为纬而构成的一种天人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五音、五色、五味、五方、十二律与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鸟兽鱼虫、鬼神祖先、男女老少等交互为一体,与季节和每个昼夜发生特定的关联,同时又对不同阶级的人的生活和劳作也进行了逐一的安排,从而全面的展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很明显可以看到,其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得到了十分成熟和充分的体现。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中国上古时期会形成这样的天人模式呢?
据史料考证,《月令》这种世界图式的直接来源是取自《管子》中的有关内容。从《幼官》、《四时》的雏形到《十二月纪》的定型,它的基本内容仍然以四时教令为主体,不同的是,由季扩展到月。究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国家机器跟着天体运行的节序来运转,从而使“天、地、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来构成世界图式。
确切的说,《月令》既有战国时期与阴阳五行说合一的占星学的思想,也有上古时期农耕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宇宙观。它的占星学部分来自《管子》,而农耕意识形态则来自《诗经·七月》和《夏小正》。它的出现标志着纯粹代表上古农耕社会宇宙观意识形态的终结和上古天文学向占星学的转折,同时还体现了农耕思想与阴阳五行说和占星学思想的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因此,《月令》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
占星学和阴阳五行说是中国思想的核心密码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阴阳五行说,实质上是与占星学连成一体的。因为“五行”必然包括“五星”,阴阳必然包含月亮和太阳。这个思想渗透在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和科学等一些极为广泛的领域当中。在哲学上,全部《易传》的核心观念,也就是所谓的“天垂象,圣人则之”,最为典型的反映了占星学和阴阳五行说的思想。在宗教方面,道教的太极图也是占星学和阴阳五行说的一种图解。在艺术上,阴阳动静、虚实相生,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旨趣。在科学方面,中医就是中国哲学的另一面,是中国哲学的集中体现和可操作的技术。甚至于在体育方面,从围棋到太极拳,也都集中体现了占星学和阴阳五行说的思想。
隶书阴阳五行图
中医阴阳五行
西汉·上大山四神博局镜
《易传》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秦汉思想,尤其是汉代经学的巨大历史影响,占星学和阴阳五行说被进一步深化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普遍意识之中,成为了中国思想的一个核心密码,遗存在每一个国人的潜意识当中。
图文:刘子豪
编辑:王含
审核: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