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西宝路12号
电话:0917-3266528
邮箱:bjskgyjs@163.com
当前位置:主页 > 公众考古 > 考古知识 >
孝行天下——宋代的二十四孝
浏览: 发布日期:2022-07-01
图片

 

 

 

 

 
 
宋代的二十四孝
 
 

 

图片
 

墓葬中的二十四孝砖雕是北方地区宋墓的一大特色,宝鸡地区目前发现的宋代砖雕墓中均有二十四孝图案,如长岭机械厂宋墓、蟠龙宋墓以及近期发掘的宝钛宋墓,宝钛宋墓根据出土买地券有明确纪年,为大宋宣和四年,即公元1122年,距今整整900年,巧合的是宣和四年也是中国虎年(壬寅年)。据买地券,宝钛宋墓当时属于凤翔府宝鸡县散关乡安珪里。

 

图片      哭竹生笋              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最早的文献记载当属唐代的《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但是唐代的壁画中一直未见二十四孝壁画或者相应的表述方式,反而是宋代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二十四孝砖雕,之所以会在宋代出现如此之多表示孝道的砖雕墓,有学者认为与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兴起和大力提倡有关。然而我们认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形成,必须契合传统和当时社会背景。

 

图片

伯瑜泣杖

 

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仔细看来,孝和忠是一个意思,对于父母是孝,对于皇权即为忠,所以又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汉代被正式确立为治国之本,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那么孝这一题材的文化因素至少在汉代已经深入人心了,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以孝为主题的墓葬在宋代以前已有,但是并不普遍。

 

图片

蟠龙宋墓北壁

 

魏晋南北朝时期,宁县固原雷祖庙附近一座夫妻合葬墓出土的油漆板画中有郭巨埋儿、蔡顺故事图;河南安阳谢氏冯僧晖墓有郭巨埋儿、丁兰刻木事亲故事图;河南邓县南朝墓中有郭巨埋儿故事图;湖北襄阳麒麟清水沟墓中有郭巨埋儿、蔡顺故事图;湖北襄阳贾家冲画像砖墓中有郭巨埋儿故事图;湖北襄阳余家湖南朝画像砖墓中有郭巨埋儿故事图。

 

郭巨埋儿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墓中虽然有部分孝道文化因素,但是终究以竹林七贤、李广射虎、荣启期等表现玄学与升仙的壁画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孝道文化壁画均位于北方,这似乎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普通人只能在家族的荫庇下生活有关,在此期间对于皇权的忠已经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将之转嫁于对家族的孝上更切合当下实际。无独有偶,北宋时期尤其是北宋末年,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宋金战争边缘,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情形十分相似,产生了大量的反映孝道文化的砖室墓。

 

图片

竹林七贤

 

孝道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儒家文化所强调的忠、孝、礼、仪、廉、耻,另一方面孝道从来都不是我们民族文化所排斥的内容。在儒家文化产生以前,中国便有许多关于孝道的传说,上古时期舜多次被父亲所害,但仍坚持孝顺父亲,三代时期先周的伯邑考为了救父亲被纣王所害,就连遵从法家文化的秦始皇在平叛嫪毐之乱后,也为了感念母恩通过修密道的方式破除永不相见的誓言。汉代以后随着重视家族观念的兴起,孝道作为维系家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关键,而且在封建社会,出于国家治理的角度,帝王们也必须提倡孝道,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图片

 

孝道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是我国几千年孝道文化的结晶,宝鸡地区宋代墓葬中出土的二十四孝砖雕向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孝道文化。

而今中国渐入老龄社会,传承与发展孝道文化,从源头上解析孝文化的来源、内涵和变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图片

 

图文:胡望林

编辑:王含

审核:张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