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宝鸡“四普”纪实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往甘肃考察途中,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当目光停留在何尊上时,总书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9月19日,在岐山普查短暂休整后,普查队便踏上了新的征程——眉县,古称眉坞,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我们踏上了这片厚重的土地,开始了平阳寻珍之旅。
举目已是前翠绿,宜趁东风扬帆起
我所在的第三队有五名成员,年龄配置也可以说得上是“老中青”三结合,全部为男性,妥妥的“普查男儿帮”了。队长赵鹏,“老中青”三代中的“中”,曾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三普元老,拥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与专业系统的文物知识。贾保弟,来自岐山周公庙,他是“老中青”三代中的“老”,是我们三队的老大哥,也是我们三队中最具有古建研究经验的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青”则有3个人,内业高手黄成,来自岐山县文物局,负责内业以及文物范围边界划定;“测绘一哥”张锐鹏,来自陕西省测绘三院的帅气小伙,年纪轻却工作经验丰富,熟练使用RTK,还会开“飞机——无人机”;最后压轴出场的就是我——张宏,来自扶风县博物馆,主攻内业,擅干杂活。我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每个人以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这个小团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相处融洽,最终确保了此次眉县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
我们三队的复查任务集中在金渠镇。金渠镇地处眉县中部,东临霸王河,南与营头镇相接,西有甘沟河,北为渭河,三水环绕,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因元代金姓员外聚众兴修水利,疏通宁戚渠灌溉农田,时人感念其恩德,立碑记事称此地为金渠而得名,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境内历史遗存众多,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各类文化遗迹随处可见,是历史研究和考古挖掘的重要地区。
正是在如此良好的人员配置以及区位环境下,第三小队趁东风而起,进行实地调查,复查历史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资源的现状,发掘尚未被发现的文化遗存,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发掘和研究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此次调查共分两个部分,复查三普数据以及登记新发现文物。我们队完成复查任务点28个,其中包括金渠镇20个、常兴镇6个及首善街道2个;新发现文物点7个,包括遗址1处、墓群5处,革命文物1处,为李达故居。其中,遗址数量之多,内涵丰富,涵盖新石器到宋元的各个时期,各遗址皆采集有标本。在实地调查中,我们采取了细致的勘测与记录工作,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我们三队的复查任务集中在金渠镇。金渠镇地处眉县中部,东临霸王河,南与营头镇相接,西有甘沟河,北为渭河,三水环绕,土地肥沃,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因元代金姓员外聚众兴修水利,疏通宁戚渠灌溉农田,时人感念其恩德,立碑记事称此地为金渠而得名,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境内历史遗存众多,从先秦时期至明清时期,各类文化遗迹随处可见,是历史研究和考古挖掘的重要地区。
正是在如此良好的人员配置以及区位环境下,第三小队趁东风而起,进行实地调查,复查历史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资源的现状,发掘尚未被发现的文化遗存,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发掘和研究提供全面的基础资料。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此次调查共分两个部分,复查三普数据以及登记新发现文物。我们队完成复查任务点28个,其中包括金渠镇20个、常兴镇6个及首善街道2个;新发现文物点7个,包括遗址1处、墓群5处,革命文物1处,为李达故居。其中,遗址数量之多,内涵丰富,涵盖新石器到宋元的各个时期,各遗址皆采集有标本。在实地调查中,我们采取了细致的勘测与记录工作,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眉县文物普查的时间是农历八月中下旬及九月上旬,正是一年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作为本地支柱产业之一的猕猴桃也在这时成熟,普查时,有热情老乡及司机师傅送的水果也为我们带来了阵阵甜意,但茂密的果园丛林也给我们的普查之路造成了不少阻碍。
9月24日,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机关党支部书记韩宏博带领机关党员干部来眉县与宝鸡市第四次文物普查队开展“下沉四普一线 踏寻平阳遗珍——体验四普工作队员的一天”主题党日活动,与我们三队同行的是督查与安全科王亚平科长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白杨,在蔡家崖遗址的文物调查中,对于新加入的两位成员,赵队长提示到,“既要看上头,又要看下头”,两位新队员十分疑惑,赵队神秘地说:“一会你们就知道了”。实地调查时,断崖上植被茂密,在这里寻找灰坑和文化层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好在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在遗址中部一处断崖上发现了文化层,内含物明显,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文化层距地表目测有五米高,考虑到人员安全,大家只得绕行1公里爬到坡上,穿过整片猕猴桃园区,这时两位新队员才知道,原来“看上头”指的是注意果园的铁丝架,“看下头”指的是行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地表暴露物,说不定就捡到“宝——标本”了。只是也不知道被老乡看到了,会不会想到鲁迅文章里的“猹”,反正只要不被误认为是偷果贼,便万事大吉了。
由于植被过于茂密,从上面看不到文化层,张瑞鹏又绕回到崖下,给我们指示位置,赵队趴在崖边用杆子一点点从边沿处将标本戳到地上,一一采集。实地调查中,张锐鹏为新成员讲解了RTK打点与无人机飞行操作,赵队讲授了灰坑、文化层及标本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让新队员体验了标本采集。下午,黄成现场演示了内业填报。通过这一天的工作,两位新成员也深刻感受到了田野文物调查的辛苦,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敬意。
由于植被过于茂密,从上面看不到文化层,张瑞鹏又绕回到崖下,给我们指示位置,赵队趴在崖边用杆子一点点从边沿处将标本戳到地上,一一采集。实地调查中,张锐鹏为新成员讲解了RTK打点与无人机飞行操作,赵队讲授了灰坑、文化层及标本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让新队员体验了标本采集。下午,黄成现场演示了内业填报。通过这一天的工作,两位新成员也深刻感受到了田野文物调查的辛苦,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敬意。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今有三队三顾岭堡,岭堡遗址作为省保单位,文化内涵丰富,三步一座灰坑,五步便是一个文化层。早在眉县普查之初,赵队长与贾老师便说,遇到好的遗址不容易,希望这次能采到完整度较高的器物做标本,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第一次来调查,我们在遗址中部断崖上,发现一座灰坑,在灰坑北边耕地断坎上发现一座陶窑,其中夹杂有大量红烧土及陶器残片。同时在渭惠渠的断崖上发现连续灰坑,内含大量新石器时代标本和少量西周标本,采集到新石器仰韶、龙山陶罐、尖底瓶残片以及西周陶鬲鬲足残片,但没有发现较完整器物。于是有了二次,集体前往岭堡遗址,于遗址北侧发现大量文化遗存,有灰坑多处,连续文化层一处,采集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尖底瓶、陶罐、陶缸残片。第三次,在岭堡遗址西侧的侯家组发现了一处汉代墓群,暴露有墓葬5座。然而最终我们还是未能达成最初的小心愿,没有采到完整度较高的器物,却一次次扩大了遗址的范围,遗憾总是会有的,但文物人的坚持以及对文物的热爱,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路虽远,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此次眉县实地调查成果丰硕,我们不仅成功完成了所有复查任务,也在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调查过程中,大家通过紧密的协作和多学科的知识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的地面踏查,结合科技手段相,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将传统勘测工具与现代科技设备结合,提升了工作精度。与村民交流为调查提供了额外的信息来源,同时也向村民宣传了文物保护理念。
眉县的文物普查,为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也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可行的建议。而眉县仅仅是此次普查宝鸡四区八县中的第四程,文物调查与保护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路虽远,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一直在路上,文物工作亦是如此,“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文物价值的挖掘与本体保护一直在路上,而所有为文物事业奉献韶华的人,我坚信他们永远不会后悔,归来仍是少年。
图文: 市普查队、扶风县博物馆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