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西宝路12号
电话:0917-3266528
邮箱:bjskgyjs@163.com
当前位置:主页 > 公众考古 > 考古记 >
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 ——郭巨埋儿砖雕
浏览: 发布日期:2020-09-09

2014年11月16日,宝鸡市蟠龙新区在自来水管网建设工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古墓,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闻讯组织人员及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南北向斜坡墓道砖洞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根据形制与出土的砖雕,初步判断为宋代墓葬,砖雕内容为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孝悌故事。
      墓室为长方形,其修造方式是在地上先挖方形土坑,再沿四壁砌砖,顶部用砖搭建成穹顶式样而成。挖掘机不当作业破坏了墓葬穹顶,造成了墓室塌陷。值得高兴的是,墓室壁面砖雕保存相对完好,幸运逃过一劫,其中“郭巨埋儿”是人物组砖雕之一。

“郭巨埋儿”这则故事被元代郭居敬辑录编成《二十四孝》,广为流传。话说晋代郭巨,因为家境贫困,他担心养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砖雕位于墓室东壁,由左右两块方砖组成。左为一妇人站立,右手怀抱婴儿,左手以长袖口掩于嘴部,似压抑悲痛。右为赤露上体男子,双手执锄挖掘状,锄下土堆暴露牛角状物,且有散发光芒状。构图严谨,人物动作、服饰细节刻画到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村也出土同样题材画像砖,画像砖表面光滑坚硬,六株不同枝叶树木郁郁葱葱,竹笋、高柄荷叶穿插其中。郭巨位于画面左侧,头戴冠,着黄领长袍、红绿裤、一脚踩锹作挖土状。画面右侧为郭巨妻子怀抱幼儿,高发髻,着衣红绿色,衣带上飘,艳丽夺目,生动逼真。两者中间有一釜黄金,上有红色“金壹釜”三字,边框装饰绿枝红叶忍冬纹。整幅画构图严谨,色彩浓郁,堪称彩色画像砖中的精品。

宋金时期孝子题材雕砖艺术承袭自汉代画像砖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多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砖上,但在隋唐时期较为少见,宋金时期又作为墓葬装饰题材开始流行。这与当时高度发达的理学思想有关,孝悌观念一直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体现了墓主人生活时代精神文化风貌。
       鲁迅先生在散文《二十四孝图》里说:“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鲁迅先生说他小时候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给的《二十四孝图》。虽然薄薄一本书,为他一人所独有,所以高兴极了。但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他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以幼年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最使他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就有“郭巨埋儿”。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而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鲁迅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他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他父亲去做孝子了。他的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他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他么?
      “郭巨埋儿”揭示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时过境迁,这些故事现在鲜少被人们提及,而更多作为民俗传统被记忆,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资料来源:宝鸡市考古队内部资料;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中原藏珍——郭巨埋儿画像砖)